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漆彤(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2025-08-04,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涉外法制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建设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作出重要部署。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长远所需”,也是“当务之急”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涉外法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面依法治国,事关我国对外开放和外交工作大局。回顾过去四十多年我国的对外开放历史,涉外法治建设始终相伴而行。对外开放向前推进一步,涉外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放眼未来,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继续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才能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以法治的确定性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不确定性,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伟业。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可以增强国际商事交易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为企业的对外经济活动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进而吸引更多外国投资和人才,推动经济发展。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我国仍存在一些法治“短板”,需要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对接高标准贸易和投资协定,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法治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运用法治和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求更为迫切,法治在全球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不仅可以帮助国家更好地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保护国家利益和安全,还可以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我国的涉外法治体系既要具有中国特色,又要融通中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涉外法治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研究,构建中国特色、融通中外的涉外法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彰显我国法治大国、文明大国形象。我国的涉外法治体系,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包含民主、公平、正义、权利、自由、平等、 秩序、程序正当、实质理性、法律权威、法律信仰等表征着法治的精神与理念。但与此同时,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强调立足古今、融通中外。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首先需要立足于数千年的中华法律文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涉外法治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作为轴心,其指导思想、演进历程、外部关系、内在结构均区别于西式道路。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倡导“开放、包容”,在国际争端解决领域倡导争端预防与友好解决,赋予了中华法治文明特别是“和”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以互利共赢替代零和博弈思维,以秩序和谐、协调高效替代竞争政治、精英政治、自由主义乃至无政府主义,克服了自由而无秩序、民主而无效率、宣扬平等而放任不公的痼疾,消解了对西式法治现代化的路径依赖。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也需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融通中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要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在分析中参考、在比较中借鉴、在批判中吸收,绝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在开放发展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同时,尤其需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在法治文明建设上的先进做法,吸收域外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例,过去二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入世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其市场化的理念、规范透明的法治政府运作模式日益深入人心。涉外法治建设不能闭门造车,需要我们更为主动、更加积极地对接、吸纳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既要加强涉外法制建设,又要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本次集体学习的主题是“加强涉外法制建设”,主要聚焦立法和制度层面。但法制与法治、涉外法制与涉外法治,不可分割。涉外法制更多是从静态的视角,强调制度层面。涉外法治则是指涉外法律制度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是从动态的视角,强调治理层面。涉外法制是涉外法治的基础,涉外法治是涉外法制的延伸和发展,二者缺一不可。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首先需要尽快完善涉外法制。涉外法律制度是国家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外法治的基础。要坚持立法先行、立改废释并举,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近年来,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涉外立法节奏明显加快,先后通过了《外商投资法》《反外国制裁法》《对外关系法》《外国国家豁免法》等重要立法。与此同时,在反胁迫、反制裁以及如何更好维护海外利益等方面,我国涉外法律制度仍存在短板。因此,必须坚持立法先行、立改废释并举,丰富应对挑战的法律工具箱,尽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还需要建设协同高效的涉外法治实施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强调了涉外法制的立法问题,也强调了涉外法治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联动性强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顶层设计,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现代化所呼唤的治理的革命性和全域性,必然要求实现从涉外法律体系向涉外法治体系的全面转向,通过法治改革推进治理革命。我们既需要构建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更需要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持续提高同我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涉外法治能力,从而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推动国际法治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关链接
【时代青音】陈先达、臧峰宇对谈:如何在时代语境中推进文化的实践转化
【时代青音】杭州亚运会:探索大型综合性赛事成功的“中国方案”
【时代青音】提升东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筑牢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鳞状细胞是什么意思 | 为什么分泌物是褐色的 | 滞气是什么意思 | 坐骨神经痛是什么症状 | 中国属于什么气候 |
乌龟不能吃什么 | 舌苔有裂纹是什么原因 | 直肠炎吃什么药效果好 | 灭活是什么意思 |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吃人参 |
尿不尽是什么原因 | 软化血管吃什么药最好 | 白居易是诗什么 | 胃疼吃什么食物 | 血小板低吃什么好补 |
补阳气吃什么 | 区武装部部长是什么级别 | 万力什么字 | 山东立冬吃什么 | 什么病不能吃竹笋 |
回复1是什么意思hcv7jop5ns5r.cn | 每天跑步对身体有什么好处hcv8jop6ns9r.cn | 养心吃什么hcv8jop6ns3r.cn | 化验痰可以检查出什么hcv9jop0ns2r.cn | 贴脸是什么意思hcv9jop0ns3r.cn |
丰富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hcv7jop5ns3r.cn | 触不可及什么意思hcv8jop5ns0r.cn | 恩泽是什么意思hcv9jop3ns7r.cn | 羊球是什么hcv7jop4ns8r.cn | 义父什么意思hcv8jop8ns4r.cn |
3911农药主要治什么hcv7jop6ns2r.cn | 地笼捕河虾用什么诱饵hcv7jop9ns1r.cn | 玫瑰糠疹是什么病hcv9jop5ns3r.cn |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hcv8jop4ns0r.cn | 孙悟空最后成了什么佛hcv7jop9ns8r.cn |
女人被操是什么感觉baiqunet.com | 费玉清为什么不结婚hcv7jop6ns2r.cn | 霉菌性阴道炎用什么药好hcv9jop1ns8r.cn | 什么筷子不发霉又健康hcv7jop5ns0r.cn | 三轮体空什么意思hcv7jop9ns4r.cn |